首页 > 诗文 > 欧阳炯的诗 > 南乡子·岸远沙平

南乡子·岸远沙平

[唐代]:欧阳炯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南乡子·岸远沙平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岸远处,平平的沙滩,夕阳照着归路,归路上晚霞灿烂。一只孔雀临水自赏,敞开的翠尾七彩斑斓。路上的脚步似把它惊动,谁知它认得行人开屏依然。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唐教坊曲,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归路:回家的路。

自怜:自爱。金翠尾:毛色艳丽的尾羽。

临水:言孔雀临水照影。

参考资料:

1、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125 .

2、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378-379 .

3、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378-379 .

南乡子·岸远沙平鉴赏

  这首词咏的是难过风光中的原野暮色。朝与暮作为特定内容可以有昂扬向上和颓废没落的寓意,但作为自然景色却都很美,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绚丽而富于变化,都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古典文学中写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欧阳炯能寓奇于变,写景抒情,与前人不相因袭,具有艺术魅力,他写南国新异景物,是出于妍雅之笔。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归图。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词一开头虽无一字写河,而河已突现在画面。从远岸、沙滩,人们不难意识到附近有一条鱼归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远”,“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觉,所以词虽未直接写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现在画面上了。然后词人着一“归”字,使他的活动内容更为具体,而且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应当说这两句十一个字已把旅人暮归的背景表现得颇有画意了。下面三句则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写,它使暮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这景象只有南国才有。

  孔雀的珍奇美丽,自古为人称道。屈原《九歌》描写少司命华丽的车盖,已提到以孔雀羽为饰。欧阳炯写的不是人工饲养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写旅人忽见河边孔雀开屏,它那徘徊四顾的神气,俨然自怜其尾。孔雀长期未受人们侵扰,与人相狎,所以尽管起初被旅人的脚步声吓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马上镇静下来,并没有拖着长尾飞去。

  这首词,从押韵看,它先用平韵,后用仄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整首词重视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

欧阳炯简介

唐代·欧阳炯的简介

欧阳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欧阳炯共有诗(47篇)

猜你喜欢

七夕

唐代白居易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别刘良溪

明代罗洪先

与君重识面,居然见幽情。如何二仲子,独高千载名。

急雨春江白,深林野鹳鸣。此时怜把袂,翻畏棹歌声。

满江红

清代陆求可

蝶粉蜂黄,才过了、牡丹天气。朱槛外、石榴红绽,照人衣袂。

芳草堤边鸦影乱,垂杨岸上莺声碎。正新裁、纨扇手中携,槐阴憩。

无题五首 其一

崔荣江

岁渐黄昏发渐疏,心田荒却忍轻锄。无凭竖亥量山海,且仗陈玄写陋书。

鱼种方塘花种院,烛明长案月明居。杯中斟是闲情味,笑说陶公或不如。

维摩赞

宋代释广闻

机不可触,病不可医。说黄道黑,引蔓牵枝。要见众生不病时。

和刘同人燕中即事诗六首 其一 卖衣

明代凌义渠

岂有裘和葛,冬春共一囊。新裁拣入市,败枲任堆床。

已自甘由缊,谁堪裛蹠香。我私忍便弃,慈母泽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