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
词语解释
罢黜[ bà chù ]
⒈ 贬低并排斥。
例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武帝纪赞》
英belittle and reject;
⒉ 即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提出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就历史上所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开始在长安设太学,专讲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等,起用大批儒生作官,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⒊ 免除官职。
英dismiss from office;
引证解释
⒈ 废除排斥。
引《汉书·武帝纪赞》:“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宋 曾巩 《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
⒉ 罢免;去官。
引《汉书·孔光传》:“哀帝 罢黜 王氏,故太后与 莽 怨 丁、傅、董贤 之党。”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时 张説、杨瑒、皇甫璟、杨相如 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
清 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君独喟然曰:‘诚使賑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
国语辞典
罢黜[ bà chù ]
⒈ 贬抑、排斥。
引《汉书·卷六·武帝纪》:「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⒉ 免职、免除。也作「罢退」、「罢斥」。
引《后汉书·卷五七·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之凶。可因灾异,并加罢黜。」
近罢免 罢退
反任用
※ "罢黜"的意思解释、罢黜是什么意思由词海通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最近反义词查询:
总体的反义词(zǒng tǐ)
整顿的反义词(zhěng dùn)
创作的反义词(chuàng zuò)
追求的反义词(zhuī qiú)
无干的反义词(wú gān)
好听的反义词(hǎo tīng)
乡下的反义词(xiāng xià)
发言的反义词(fā yán)
温和的反义词(wēn hé)
上升的反义词(shàng shēng)
实际的反义词(shí jì)
联合的反义词(lián hé)
中央的反义词(zhōng yāng)
美貌的反义词(měi mào)
指点的反义词(zhǐ diǎn)
缺乏的反义词(quē fá)
独特的反义词(dú tè)
虚张声势的反义词(xū zhāng shēng shì)
容忍的反义词(róng rěn)
短暂的反义词(duǎn zàn)
优胜的反义词(yōu shèng)
借用的反义词(jiè yòng)
有时的反义词(yǒu shí)
苦恼的反义词(kǔ nǎo)
有力的反义词(yǒu lì)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