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词语解释
玄奘[ xuan zang ]
1. (602—664) 原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英Xuan Zang;
国语辞典
玄奘[ xuan zang ]
1. 唐代高僧的法号。(西元602~664)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幼年因家境贫困,随兄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三岁入选为僧。其后游历各地,参访名师,研究《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等。因感诸家各擅一宗,说法不一,故欲取得总赅三乘的瑜伽师地论来解决疑难而决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才到那烂陀寺,投入戒贤之门。贞观十九年返长安,带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六百五十七部,其后将近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译本无论在质或量上都超过各译家的成就,为中国最伟大的经译家之一。弟子数千人,著名的有窥基、普光等。在中国民间更从玄奘取经的经历敷演创作不少文学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的《西游记》等。
英语Xuanzang (602-664) Tang dynasty Buddhist monk and translator, who traveled to India 629-645
德语Xuanzang (Eig, Pers, 602 - 664)
法语Xuanzang
分字解释
造句
1.大雁塔就是玄奘依照印度那座“雁塔”的形式设计建造的.
2.当玄奘取经而归,谁能说他的跋涉,他的坚毅不值得颂扬?
3.一百零五、因赵恒惕在佛教界的声望高,大会主持人高森隆介特别来旅馆拜见他,愿将玄奘灵骨的部分奉赠给老人供养。
4.搞笑的是,真实的玄奘在游记里记载了印度地区的棉布衣服,却不识货地以为是“野蚕丝”制成的。
5., 在唐代的中国,和尚是普通民众崇拜的偶像,僧侣之间追求佛法的的修为,追求品德学识的修养,他们不以貌取人,注重以德服人,基于这种氛围许多得道高僧应运而生,比如,玄奘便是众所周知的唐僧。
6.玄奘抬起头来,望望天上白云变幻,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7.“中国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唐玄奘大师奉使西天取经,是为沟通两国文化之壮举,名高天下,功在千秋。
8.“你想学的是什么呢?”法明定住气问。玄奘抬起头来,望望天上白云变幻,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9.唐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圆寂于长安玉华寺,原本遵照玄奘遗嘱,葬于浐河之滨的白鹿原上,寺内建有玄奘墓塔及高足弟子窥基、圆测墓塔,各有塔铭。
10.“我再问一个,还是刚才那个法明答不出那个,如何是空?”,“破!”玄奘想也不想就说。“是么?”,“不是!”,“不是还答!”天杨瞪眼道。“找打!”,“不是还问!”玄奘也叫起来。“欠揍!”。
相关词语
- xuan xuan sun玄玄孙
- xuan zhi you xuan玄之又玄
- xuan tong玄同
- xuan ji玄及
- zheng xuan郑玄
- xuan ji玄寂
- cao xuan草玄
- xuan ji玄机
- xuan mo玄漠
- zhen xuan袗玄
- xuan ji玄稷
- li xuan黎玄
- xuan shuang玄霜
- xuan mao玄旄
- xuan xiong玄熊
- xuan niao shi玄鸟氏
- xuan mei玄眉
- xuan li玄醴
- xuan chi玄池
- xuan chang玄裳
- jiu tian xuan nu九天玄女
- xuan ji玄记
- xuan lun玄论
- xuan chui玄垂
- xuan di玄砥
- xuan ju玄驹
- tang xuan zong唐玄宗
- yang xuan扬玄
- xuan duan玄端
- xuan qiong玄穹
- xuan mu玄穆
- xuan wu玄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