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ju

抬举

拼音tai ju
注音ㄊㄞˊ ㄐㄨˇ

繁体抬舉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抬举[ tai ju ]

1. 称赞;提拔。

争相抬举。

praise or promote sb. to show favour; favour sb.;

2. 扶养;培养(多用于近代白话)

抬举成人。

foster;

3. 使抬升。

冷空气把暖空气抬举起来。

lift;

引证解释

1. 同“擡举”。

2. 高举;举起。

唐 元稹 《高荷》:“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
唐 罗隐 《春风》诗:“但是粃糠微细物,等閒抬举到青云。”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一隻手揪住繫腰,一隻手揝住道服,把那廝轻轻抬举。”
刘大白 《湖滨看气泡儿》:“谁给它扶上青云路--无非仗着东风,拂拂地吹嘘,微微地抬举。”

3. 犹振作。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鎩翮方抬举,危根易损伤。”
宋 杨万里 《谢张功父送牡丹》诗:“抬举精神微雨过,留连消息嫩寒生。”

4. 奖掖;提拔。

唐 张元晏 《谢宰相启》:“骤忝转迁,尽由抬举。”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蒙主上抬举,加为六宫提督太监。”
《水浒传》第二回:“忽一日,与 高俅 道:‘朕欲要抬举你,但有边功,方可升迁,先教枢密院与你入名,只是做随驾迁转的人。’后来没半年之间,直抬举 高俅 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那不含糊,大家抬举我,举我当了委员。”

5. 扶持;照料。

唐 孙鲂 《柳》诗之十:“不是和风为抬举,可能开眼向行人?”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本朝 张师锡 〕《老儿诗》曰:‘......抬举衣频换,扶持药屡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张君瑞 病懨懨担带不去。説不得凄凉,覷不得恓楚。骨消肉尽,只有那筋脉皮肤。又没箇亲熟的人抬举。”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去到 长安,那里无人抬举,他遂流落去街上乞食。”

6. 培育。

宋 陶穀 《清异录·百花》:“抬举牡丹法:常以九月取角屑、硫磺,碾如麵,拌细土......至开时,大如盌面。”

国语辞典

抬举[ tai ju ]

1. 奖励、提拔。

《水浒传·第一二回》:「梁中书见他勤谨,有心要抬举他。」
《红楼梦·第二〇回》:「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你起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

2. 照料、关照。

《刘知远诸宫调·第二》:「天指引到来此处,文人相见便神和,招入舍好抬举。」
《董西厢·卷七》:「无情绪,憔悴得身躯,有谁抬举?」

压抑

3. 抚养。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孩儿,想从小间,俺两口儿怎生抬举你来。」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想著他咽苦吐甘,偎干就湿,怎生抬举。」

4. 提起。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我到那里一只手揪住系腰,一只手揝住道服,把那厮轻轻抬举,滴溜扑撺下街衢。」
宋·杨万里〈谢张功父送牡丹〉诗:「抬举精神微雨过,留连消息嫩寒生。」

5. 培养花卉使其丰肥。见宋·陶谷《清异录·卷二·百花门抬举牡丹法》。

分字解释

※ "抬举"的意思解释、抬举是什么意思由词海通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

2.裴约那人不识抬举,我爹爹待他不薄,他却不知道感恩图报,实在该杀。

3.另一方面,我们在美国却是些“不识抬举”的买家。

4.小明你仅不要这个也不要那个真不识抬举。

5.不过,转眼看到这小子不识抬举,对林雨涵冷眉冷眼的样子,不由心里暗喜,骂这小子不识抬举,错过了和这样仙子一般可人儿搭讪的机会。

6.真是给脸不要脸,既然你们这么不识抬举,你们家小的死活与朕又有什么干连,哼!铁勒唇角的冷笑越来越浓了。

7.见他这么不识抬举,大家也就不再多说,懒得理会了。

8.很多年来,他们都把我当作笑料,指给来参观监狱的来宾看,说我如何如何地疯狂,假如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有孩子们来的话,还极可能再抬举我一下,叫我耍把戏给孩子们看。

9.所谓“暗捧”,表面上看来是吹捧和抬举对方,实际上则是暗示对方,给对方施加压力。一般情况下,这种“暗捧”是在谈大生意的时候才会使用的谈话伎俩。

10.李将军见他聪明伶俐,知书晓事,爱得他如珠似玉一般,十分抬举,百顺千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