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shan

梁山

拼音liang shan
注音ㄌ一ㄤˊ ㄕㄢ

词语解释

梁山[ liang shan ]

1. 山名。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境。

2. 山名。在今陕西省干县境。

3. 山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其上有宋江寨,其下有梁山泊。

4. 山名。在今安徽省和县、当涂县两县之间。和县境者曰西梁山;当涂县境者为东梁山,原名博望山。二山隔江对峙如门阙,故亦名天门山。

5. 山名。在今陕西省南郑县境。

6. 山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又名剑门山。

引证解释

1. 山名。在今 陕西省 韩城市 境。

《诗·大雅·韩奕》:“奕奕 梁山,维 禹 甸之。”
郑玄 笺:“梁山,今 左冯翊 夏阳 西北。”
《春秋·成公五年》:“梁山 崩。”
杜预 注:“梁山,在 冯翊 夏阳县 西北。”

2. 山名。在今 陕西省 乾县 境。

《孟子·梁惠王下》:“〔 大王 〕去 邠,踰 梁山,邑於 岐山 之下居焉。”

3. 山名。在今 山东省 东平县 境。其上有 宋江寨,其下有 梁山泊。

《汉书·梁孝王刘武传》:“北猎 梁山,有献牛,足上出背上, 孝王 恶之。”
按,《史记·梁孝王世家》作“良山”,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梁山 在 鄆州 寿张县 南三十五里’,即猎处也。”
《初学记》卷六引 晋 袁宏 《北征赋》:“於是背 梁山,截 汶 波。”

4. 山名。在今 安徽省 和县、当涂县 两县之间。 和县 境者曰 西梁山 ; 当涂县 境者为 东梁山,原名 博望山。二山隔 江 对峙如门阙,故亦名 天门山。

《宋书·孝武帝纪》:“〔 大明 七年〕於 博望、梁山 立双闕。”
唐 李白 《天门山铭》:“梁山、博望,关扃 楚 滨,夹据洪流,实为 吴 津。”

5. 山名。在今 陕西省 南郑县 境。 李善 注引 扬雄 《益州箴》“巖巖 岷山,古曰 梁州。”按,此 梁州 为山名。

《文选·张载<剑阁铭>》:“巖巖 梁山,积石峩峩。”

6. 山名。在今 四川省 剑阁县 境。又名 剑门山。

国语辞典

梁山[ liang shan ]

1. 山名:(1) 在安徽省,长江流贯其间,分为东西两山。东梁山在当涂县西南,西梁山在和县北方,二山总称为「梁山」。也称为「天门山」。(2) 在山东省寿张、郓城、东平三县境内。本名「良山」,梁孝王曾游猎于此,故称为「梁山」。相传为水浒英雄聚义处。(3) 在山西省离石县东北,也称为「吕梁山」。(4) 在陕西省郃阳、韩城二县界。(5)在陕西省南郑县。也称为「梁州山」。(6) 在陕西省乾县西北。(7) 在四川省梁山县东北。也称为「高梁山」。(8) 在福建省漳浦县南。

英语Liangshan city and County in Jining 濟寧|济宁[Ji3 ning2], Shandong

德语Liangshan (Ort in Shandong) (Eig, Geo)

分字解释

※ "梁山"的意思解释、梁山是什么意思由词海通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做人不要太绝,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触犯法纪的事!

2.林冲被高俅逼上梁山,后又中吴用等人的计,铤而走险火并了王伦,让位与晁盖,从而拉开了108好汉聚义的序幕。

3.虽说社会上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在全盘否定他们在逼他们,他们没有象当年水浒里的农村基层干部宋江那样走上梁山,否则,中国的局面将不可收拾,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是属于农村的精英。

4., 话说北宋时山东及时雨宋江,自梁山聚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又三战杀得高逑心惊胆裂,全军覆没,得了多少粮草、军械、钱财,招降军卒不计其数。

5.你真的一点儿都不能责怪他呢,他以29岁这样的高龄来加盟曼联实属逼上梁山,特别是当其他的选择只有胡尔城和斯托克的时候。9、高尚的开发商十分罕见,被逼上梁山也是一种上梁山的办法。

6.新任山东邢狱没有任谅的威望,各州贪官污吏只想着中饱私囊,碰到盗发,便互相推诿,因此梁山水泊又有了盗寇出没,不过尚无大伙在梁山安营扎寨。

7.而且这种泥饭碗不是他自己情愿来捧的,不捧不行,不捧就得饿肚子;人都有被逼上梁山的时候,杜民生就成了这样一位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8.在得知“已都取宝眷在山上了”之后,走投无路的朱仝“方才有些放心”,答“随吴用、雷横来梁山泊入伙”。

9.他们如牛负重,挣扎苟活,怨声载道,绝望逃亡,最后逼上梁山揭竿起义,终至王朝崩溃,政权更替。

10.鲲鹏展翅千万里,逼上梁山壮志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