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
词语解释
中书[ zhong shu ]
1. 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官名。中书令的省称。官署名。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引证解释
1. 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引《汉书·儒林传·孔安国》:“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
《后汉书·伏湛传》:“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
《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 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
引《汉书·萧望之传》:“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 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引《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
《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 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引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 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参见“中书君”。
引《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江淹 亲向梦中逢。”
国语辞典
中书[ zhong shu ]
1. 宫中所藏的书籍。
引《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孔安国传》:「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之,非是。」
《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2. 中书令的简称。参见「中书令」条。
3. 中书舍人的简称。参见「中书舍人」条。
4. 中书省的简称。参见「中书省」条。
5. 宋代的政事堂。
引宋·叶少蕴《石林诗话·卷中》:「文潞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
分字解释
造句
1.钱中书生病住院时,钱夫人在身边照顾,钱中书让她回家,钱夫人说:家在哪里,你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2.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3.除服后,这次携儿子安石前赴京师,一是向中书省销假报到,并陈请别做差遣,二来欲便两子在读书之余,于世情多所历练。
4.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5.钱中书生病住院时,钱夫人在身边照顾,钱中书让她回家,钱夫人说:家在哪里,你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6.李韶弟李彦,为中书博士,时朝仪典章,咸未周备,彦留心考定,号为称职。
7.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
8.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雨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祝你中秋节快乐!
9.蜀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业,性豪侈,强市人田宅,藏匿亡命于私第,置狱,系负债者,或历年至有瘐死者。
10.李韶弟李彦,为中书博士,时朝仪典章,咸未周备,彦留心考定,号为称职。
相关词语
- zhong wen中文
- jiang gan dao shu蒋干盗书
- guo zhong zhi guo国中之国
- kong zhong空中
- po ti shu破体书
- zhong hua min zu中华民族
- zhong bai lun中百论
- hou han shu后汉书
- er zhong二中
- zhong di中的
- zhong duan中断
- zhong fang中方
- lu zhong路中
- zhong shan中山
- zhong hua min guo中华民国
- han shu汉书
- ji zhong集中
- wu se shu五色书
- shi wu zhong du食物中毒
- zhong shuo中说
- zhong li中里
- zhong nian ren中年人
- dang zhong当中
- deng shen shu等身书
- zheng zhong正中
- zhong xue中学
- zhong dun中盾
- tu zhong途中
- qi zhong期中
- tu zhong土中
- ming zhong命中
- zhong xin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