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
词语解释
虎皮[ hu pi ]
1. 老虎的皮。
2. 讲席的代称。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3. 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4. 冠名。
5. 荔枝的一种。
引证解释
1. 老虎的皮。
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胥臣 蒙马以虎皮,先犯 陈 蔡。”
《礼记·曲礼上》:“前有士师,则载虎皮。”
孔颖达 疏:“若见前有兵众,则举虎皮於竿首,使兵众见以为防也。”
唐 王绩 《游仙》诗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
2. 讲席的代称。
引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 张载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先生负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学,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愿为假馆以矜式大方。”
3. 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
4. 冠名。
引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幽州 胡马客,緑眼虎皮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虎皮,胡冠也。”
5. 荔枝的一种。
引《说郛》卷七七引 宋 蔡襄 《荔枝谱》:“虎皮者,红色絶大,绕腹有青纹正类虎斑,尝於 福州 东山 大乘寺 见之。”
国语辞典
虎皮[ hu pi ]
1. 老虎的皮。
引《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分字解释
造句
1.另外一只则是一只长着虎皮斑纹的小猫咪,一张童真的脸蛋,配着那双眼睛里除了黑色瞳孔外嫩黄色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是漂亮,头发一般细的乳白色胡须把那张小脸衬托的可爱极了。两只小耳朵内部的外侧稀疏的长着一些淡黄色的细毛。一条毛茸茸的小尾巴甩来甩去的。说不定你从远处看说不定你会把那只小猫当成毛绒玩具哩!
2.披着虎皮的山羊猛地吓得浑身颤抖起来,连那只已停下脚步迟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
3.虽然他人高马大,但其实是羊质虎皮,虚弱得不堪一击。
4.别看他平常趾高气扬,似乎什么事都不怕,但实际上是个羊质虎皮的人,难当此重责大任。
5.对于这种事儿,刘德盛倒是经历了不少,如果对方是那种好捏好掐的软柿子,他一般都是拉大旗作虎皮,狐假虎威,如果遇到硬茬,就像今天这样。
6.这些“高层中的低层”为了撑门面,经常拉大旗作虎皮,到了地方咋咋呼呼,满嘴跑马,这也不满意,那也瞧不上,往往让基层不知所措。
7.校园广播站里面,那些学长学姐对张秋惜的到来显得无比高兴和期待,就差没有挂出欢迎莅临指导工作的横幅了,她也就不客气的拉大旗作虎皮。
8.这只猫咪很小,应该才几个月吧!你看它穿着一身棕色的“虎皮大衣”,格外的富态。它平时总喜欢趴在地上,咪着眼睡觉。一听到什么动静,它就会突然站起来,警惕地看着四周:嘿!会不会是大老鼠出来了?
9.虽然他人高马大,但其实是羊质虎皮,虚弱得不堪一击。
10.不怕坏人做坏事;就怕好人办坏事。前者扯着肮脏的虎皮,响应者寡;后者打着正确的旗号,一呼百应。所以,做事先做人。要办真坏事,先做假好人。
相关词语
- lan lu hu拦路虎
- pi cao皮草
- hu shi dan dan虎视眈眈
- bai hu白虎
- niu pi牛皮
- yan gan pi盐干皮
- fang hu yi huan放虎遗患
- cao pi草皮
- pi cao hang皮草行
- lao hu老虎
- zhong hu tong xin众虎同心
- fang hu方虎
- pi fu皮肤
- er hu二虎
- wu sheng hu无声虎
- yang hu yi huan养虎遗患
- tiao pi调皮
- pi yi皮衣
- chi mu hu wen鸱目虎吻
- bai pi shu白皮书
- ma ma hu hu马马虎虎
- da nao pi ceng大脑皮层
- hu hu虎虎
- hu fu虎符
- zong pi椶皮
- lao hu qian老虎钳
- pi gua皮褂
- pi he皮褐
- di gu pi地骨皮
- bai e hu白额虎
- xiang pi shu橡皮树
- ya pi shi雅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