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shi

一是

拼音yi shi
注音一 ㄕˋ

词语解释

一是[ yi shi ]

1. 一概。谓一切。犹言统一的标准。全凭。

引证解释

1. 一概。

《宋史·选举志六》:“度宗 咸淳 六年,命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

2. 谓一切。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3. 犹言统一的标准。

《宋史·食货志上一》:“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於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
《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载者,则听之於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

4. 全凭。

《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分字解释

※ "一是"的意思解释、一是是什么意思由词海通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我们都应该一是一,二是二,毫不隐瞒真实情况。

2.鲁讯小说中“我”的形象塑造从典型化方式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自己的思想历程为雏形,一种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雏形。

3.引导职工转变观念,增强质量创优意识一是树立竞争观念.

4.如何整顿学风、提高教学质量,出席教育会议的老师们的意见莫衷一是。

5.以大悲世尊的发心与愿力,终于使莫衷一是的人们得到并睹见《哲哲国王梦兆授记经》:迦叶佛告曰:哲哲王,汝之梦兆乃释迦佛教法历程之先兆。

6.一是对主动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工作的校长、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树模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7.应试教育是什么谁都明白,而素质教育是模糊的,其本身的模糊导致其目标和手段都不够清晰。笔者看到多数素质教育的说法中都包括两个“全”,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其二是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因未见其细则,仍觉恍惚。

8.关键,而分支说和独立说的争议却始终莫衷一是。

9.各方莫衷一是,倒是把始作俑者杨洋的名字炒地尽人皆知,名声大噪。

10.七一是你的节日,也是我的节日,因为你是子弟,我是人民,我们因为有你们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