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
词语解释
同声[ tong sheng ]
1. 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英simultaneous;
2.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例同声相应。
英same sound;
3. 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例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英(speak)at the same time;
4. 言语腔调相同。
例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李渔《闲情偶寄》
英same tone;
引证解释
1.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参见“同声相应”。
引汉 贾谊 《新书·胎教》:“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晋 陆机 《驾言出北阙》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唐 李白 《赠僧崖公》诗:“江濆遇同声,道 崖 乃僧英。”
金 元好问 《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鍊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
2. 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引汉 扬雄 《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
《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诸大夫同声应曰:宜逐之。”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听,又雄壮,又有劲,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声叫起好来。”
3. 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引《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今日且説箇卖卦先生去 兗州府 奉符县 前,开箇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箇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4. 指言语腔调相同。
引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僕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浄、丑同声。”
国语辞典
同声[ tong sheng ]
1. 一齐出声。比喻同一心意。
引《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例如:「异口同声。」
2. 同行、同业。
引《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用金纸糊著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个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分字解释
造句
1., 我们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他们亟需帮助时雪中送炭,终于赢得世界各国同声喝采。
2.据说,每回大火起时总要在场的民众都同声高唱圣母颂,而且还宣誓赌咒。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尔雅切克几次纵火的场面,必定庄严肃穆。
3.以此,朱子发思古幽情之时,倘披读三百年前小杜之诗,难免同声共慨,由私意赏爱而心慕手追,竟至杜撰演成朱批,所谓“隐括”是已。
4.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5.孔子的形象也在毁誉褒贬的不同声音中变得扑朔迷离、真假难辨.
6.死后魂游地狱前,冥王业镜正高悬,一困阶下成禽日,万鬼同声唱凯旋。
7., 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风,当被问及学习态度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9.只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没有一首歌龄百年以上,几代人耳熟能详、同声一唱的歌?
10.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使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大动公惯,同声谴责。
相关词语
- qiao wu sheng xi悄无声息
- bi tong逼同
- wu sheng yue无声乐
- wen tong文同
- sheng yan声焰
- sheng wen声闻
- sheng men声门
- deng tong等同
- ge sheng歌声
- tong yi ci同义词
- zhong kou tong sheng众口同声
- zhong kou tong sheng众口同声
- di sheng xia qi低声下气
- bu sheng bu xiang不声不响
- tong yi yu同义语
- huo tong伙同
- tong li同里
- tong zhi同质
- bu dong sheng se不动声色
- tong sui同岁
- hui sheng hui ying绘声绘影
- lue tong略同
- gao sheng高声
- zan tong赞同
- zhi zhi sheng吱吱声
- tong li niao同力鸟
- zhong tong fen众同分
- shu tu tong gui殊途同归
- xuan tong玄同
- sheng zhang声障
- hao sheng hao qi好声好气
- tong ri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