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犯无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犯:触犯。臣下对君主应采取直言进谏的态度。虽然有所冒犯,也不应该隐讳不言
出处唐·严郢《驳议吕堙》:“公有犯无隐,引经正辞。上是其言,刑为之省。”
例子宋·范仲淹《上资政晏侍郎书》:“某又闻: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基础信息
拼音you fan wu yin
注音一ㄡˇ ㄈㄢˋ ㄨˊ 一ㄣˇ
繁体有犯無隱
感情有犯无隐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引物连类(意思解释)
- 乐道安命(意思解释)
- 取长补短(意思解释)
- 疑邻盗斧(意思解释)
- 前瞻后顾(意思解释)
- 视微知着(意思解释)
- 胆寒发竖(意思解释)
- 倒悬之危(意思解释)
- 苦口之药(意思解释)
- 到此为止(意思解释)
- 囊萤照雪(意思解释)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释)
- 团团转(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铁树开花(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倒裳索领(意思解释)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释)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刻不容缓(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竹篮打水一场空(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避俗趋新(意思解释)
- 主人翁(意思解释)
- 止戈兴仁(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拥而上 |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炙手可热 |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
以身试法 | 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千丝万缕 | 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
无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鸡口牛后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逢人说项 |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拳头产品 |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
一清二楚 | 十分明白、清楚。 |
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罪魁祸首 |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