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支支吾吾 |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
南辕北辙 |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
众喣山动 |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
赶尽杀绝 |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
高步阔视 |
同“高视阔步”。 |
毁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冠绝一时 |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双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腾声飞实 |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
聪明伶俐 |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
反戈一击 |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