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成语故事

拼音mó ér bù lín,niè ér bù zī
基本解释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遭到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先后在卫国、宋国等没受到重视,在赴晋的途中,子路劝他不要去投奔赵鞅这种小人,孔子相信自己是君子,会“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不会玷污自己的名声的。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圆颅方趾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精神训》:“故头之圆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
使心用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回:“至于贪淫纵欲,使心用腹,污秽人家女眷,没有一个减等夺禄,或是妻子见报,阴中再不饶过。” |
床上安床 | 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
悬而未决 |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
痛定思痛 |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体恤入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
尾生之信 |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拭目以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惊心动魄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