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示弱的成语故事


不甘示弱

拼音bù gān shì ruò

基本解释甘:甘心;情愿;示:表示;显示;弱:差;不足。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暂未找到成语不甘示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甘示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晕头转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刻骨铭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骨肉离散 《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损人不利己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群龙无首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倒悬之危 《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目不忍见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苦口之药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