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的成语故事


励精图治

拼音lì jīng tú zhì

基本解释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宋史 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励精图治的典故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汉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汉宣帝的心意。汉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励精图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昂首伸眉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
皆大欢喜 《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论黄数白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栋梁之材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夫唱妇随 《关尹子 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遁入空门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十羊九牧 《隋书 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慷慨悲歌 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