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的成语故事


桃之夭夭

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

基本解释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出处《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暂未找到成语桃之夭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桃之夭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月明如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
学贯中西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石枯松老 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遗形藏志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喜新厌旧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神出鬼入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半路出家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视死如归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户告人晓 西汉 刘向《列女传 梁节姑姊》:“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
不能自拔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