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贤慢士的成语故事


傲贤慢士

拼音ào xián màn shì

基本解释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暂未找到成语傲贤慢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傲贤慢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早出晚归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戒骄戒躁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刻骨铭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遁世离俗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安安静静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投石问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沤沫槿艳 《太平广记》第351卷:“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沫槿艳,不必多怀。”
藏形匿影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