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然若失的成语故事


惘然若失

拼音wǎng rán ruò shī

基本解释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惘然若失的典故

东汉学者黄宪出身贫寒,从小学识超人,名士荀淑见了他发现14岁的他居然可以当他的老师。别人把黄宪与功曹袁阆比较,认为他超出袁阆。同乡戴良目空一切,认为他比黄宪有学问,可是每次见面后总是怅惘失意,好像丢失什么东西似的。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惘然若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随行就市
奔走相告 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胸无大志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心灰意懒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论黄数白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坏法乱纪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九霄云外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