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虑一得的成语故事


千虑一得

拼音qiān lǜ yī dé

基本解释虑:思考;得:收获。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

出处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千虑一得的典故

晏婴是齐国的大夫。他父亲死后,由他继任齐国的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王朝的相国。晏婴为人正直,当官清廉,生活非常俭朴,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对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刘景公派了一个人来见他。晏婴因为对方是君王派来的而特殊款待,当场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当然,他这顿饭没有吃饱。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他说:“相国家里竟然如此贫困,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

说罢,景公命人给晏婴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宾客之用。不料。晏婴不愿接受,叫来人带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当景公命人第三次送来时,晏婴对来人说:

“请禀报大王,我并不贫困。大王给我的俸禄,不仅足够我供养家人、接待宾客之用,还可以用来接济穷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额外的赏赐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为难,对晏婴说:“相国,我是奉命办这件事的。您这次又不愿接受,叫我如何去回报大王呢?”

晏婴想了想,说:“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进宫,让我当面向大王辞谢。”

晏婴见了景公,感谢他对自己的厚爱,并表达作为一个臣子,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过多的财富,请求他不要勉强让自己接受。额外的赏赐。

景公听了这番话,对晏婴更敬重了,但还是要把千金赐给他。景公还举了一个例子:齐国以前的贤相管仲;为齐桓公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第一个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赏给他许多封地,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晏婴为什么要推辞?晏婴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圣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失误;笨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也许管仲考虑这件事有失误;而我虽然笨,这件事处理得可能正确。”景公听他说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罢。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千虑一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锲而不舍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压岁钱 清·曹雪芹《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安安静静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万里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酒后茶余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败俗伤风 参见“败俗伤化”。
水中捞月 元 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漫不经心 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