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的成语故事

拼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基本解释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先斩后奏的典故
窦天章为了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把女儿窦娥抵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10年后窦娥的丈夫去世,地痞张驴儿想霸占窦娥,诬陷她毒死他的父亲。窦娥被官府断案不明斩杀。6年后深受皇帝信任有先斩后奏之权的窦天章为女儿伸了冤。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先斩后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金不换 | 京剧《粉妆楼》第六本:“常言道:败子回头金不换。” |
焦头烂额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
好说歹说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 |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乌合之众 |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遁入空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
到此为止 |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
茕茕孑立 | 晋 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阳春白雪 |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